課程目標
本課程強調以寫作歷程為主,文體教學法為輔(genre-based teaching),並以人文或文化主題作為寫作內容,引導學生於學習寫作之餘培養社會關懷。課程著重培養學生重新認識英文寫作,注重寫作歷程而非寫作成果,除介紹寫作之各類歷程(pre-writing, writing, and post-writing processes),亦於不同寫作歷程提供學生協助,藉此減輕學生於各寫作歷程之認知負擔,培養學生於各寫作歷程所需之能力,同時教導學生撰寫各類英文文體,認識不同文體之組織架構及語言使用,讓學生挑選有興趣之人文議題作為寫作內容,提高學習自主性,培養對人文社會議題之覺察。
課程主軸結構
本課程以連貫式主題寫作(sequenced-writing assignments)為主軸,在教學內容致力於將文化議題融入寫作教學課程,讓學生學習撰寫不同英文文體時,對所選之人文議題做廣泛且深入之探究。在教學方法上,本課程要求學生力行多稿寫作 (multiple drafts),於同儕互評(peer review)及與教師個別討論(individual conferences)中獲得不同面向之反饋,體驗寫作是一個反覆思考及修正的歷程。
- 連貫式主題寫作(Sequenced-writing assignments):有別於過去寫作課程之主題對學生有較多限制,以及且僅著重寫作技巧訓練,本課程致力於將學生之學習興趣融入寫作教學。連貫式主題寫作之課程設計理念,植基於學生選擇有興趣之人文或文化議題,以單一主題學習撰寫不同英文文體。為有效傳達不同文體之寫作目的,學生可從不同角度探究所選之主題,在學習寫作時亦提升對人文或文化議題之覺察。
- 多稿寫作(Multiple drafts):本課程強調引導學生體驗寫作歷程,學生每篇作文繳交三份草稿(初稿,二稿及三稿)。針對學生所繳交之初稿進行個別討論或同儕互評,讓其能以教師或同儕給予之反饋修正初稿,以為撰寫第二稿之依據。多稿寫作不僅促進學生寫作練習次數,同時讓學生體驗寫作是一個反覆思量修正之學習歷程。
個別討論(Individual conferences)與同儕互評(peer review):此兩項活動搭配上述多稿寫作,主要目的為強化學生體驗寫作是一種學習歷程之觀念。學生完成初稿準備撰寫第二稿前,教師於課堂與學生進行一對一個別討論,針對個別學生在寫作上之困難,提出符合其學習需求之回饋,並於每次個別討論時,與學生一起設立符合其寫作程度的學習目標,協助學生修正原稿時有明確方向。除教師與學生個別討論外,亦於課堂進行同儕互評,使學生獲得不同角度之回饋,同時學習在寫作時考量讀者背景,針對讀者之興趣及需求,篩選寫作內容甚至用字遣詞。